受訪人:衣戀(ELAND CHINA)北京支社營業部童裝部門長Victor。
據中韓人力網了解,學習韓語,經歷過幾家不同的韓企,為我們總結韓國企業行事風格。想進韓企的同學們,往往是在前期做了充分的準備之后,才能知己知彼,厚積薄發。
社會責任感
韓企很強調社會奉獻。每年衣戀公司會把10%的利潤拿出來資助窮苦山區、孤兒院、敬老院。另外,公司年輕人比較多,氛圍活躍,這也是許多年輕人容易感到親和與歸屬感的原因。
韓企人才的“培養”和“選拔”
韓國企業一般不需要應聘者有非常專業的背景:如果它是一家服裝企業,應聘者不一定是學服裝的。好比衣戀公司錄取的人員,有學法律的、化學的,甚至還有學航空業的,而公司更看中的是綜合的能力和素質。韓企選人,強調外向型性格,喜歡外在形象好且善于表現自己的人。在韓企,對硬技能非常重視。辦公軟件的處理在韓企非常重要。如果你做得一手漂亮的辦公軟件,在Office你會非常如魚得水。因為在Office的員工,經常要求精確反饋,做大量的表格。韓企的工作中表格非常多,平均每天要處理5-10張表格,可以算是一大“特點”。
軟技能方面,韓企比較看重“時間管理”和“目標管理”能力。何謂時間管理?比如有件事情安排到一個人,需要多長時間能完成,模棱兩可諸如“一周吧”的答案不行,必須精確譬如“10月20號8:00前”,才可過關。日常工作中有許多Schedule。如果是截至本周五需要完成的任務,周三必須進行第一次反饋,告訴領導工作做到什么地方了,到Deadline是否能完成?還需要哪些幫助?如果屆時完不成工作,上級就一定不會讓你輕松了。這就是韓企強調的精細化管理——日清工作制。相比之下,不會做精密化管理的歐美企業顯得比較“輕松自由”。另外,目標管理的能力也尤其被看重:年初就會把目標制定下來,每個月應該完成多少。比如銷售目標,更細化一些,打折的、正價銷售的;營業員管理,照營業員標準檢查、反饋等。
韓企對人才管理非常重視,每個員工都會有一個人才檔案,每年會做人力資源測評題,入職半年SHL考試、歸類你是什么樣的性格,得出結果匹配性。
培訓文化
培訓是韓資企業最自豪也是最吸引人才的“福利”。韓資企業一般都有一套完整的培訓體系。進入公司,員工就會被安排到公司培訓中心接受訓練,公司嚴格執行員工須經過訓練才能上崗的規定。其他的如在線培訓、部門培訓、績效考核培訓等課程也很齊全,讓員工邊工作邊學習,更新知識,提高技能。很多年輕技術人員更有機會去到上;蝽n國總部受訓,這種類型的培訓通常比較吸引人。在職期間,韓企也會有潛移默化的方式把企業文化灌輸到員工的腦海里。比如在衣戀就有一套“必讀書文化”,即企業給一份必讀書List,員工在指定時間讀完,需要寫讀書筆記,記錄讀后感想?對職業有何幫助?然后由一個部門專門“收作業”,給員工反饋。每周開會有人上臺講解。只是近些年在生存壓力的壓迫下,必讀書要求得越來越少了。
工作壓力大
在韓企工作,工作壓力無疑很大。其中,年初、年末,銷售旺季的壓力尤其大。有時目標非常難以實現,但上級又要求完成。韓企高層非常愛問“what”“why”“how”,這種不斷原因——反饋的模式會造成許多無形中的壓力。比如一家店,去年營業額600萬,今年的目標是780萬,要求成長30%。你首先將目標細分,一年的目標,每個月應該完成多少。去年賣了38萬,今年要求50萬,這個數字你看來各種困難,人員不足、優質商品不夠、宏觀經濟環境等,但這些客觀理由在上級眼里都不成立。要從自身找原因。如果知道了原因,解決方案是什么?比如你將“原因”定性為“人員不整”,那么針對問題的改進措施是什么,如何跟進改進措施,對改進措施進行評價。最后,銷售業績是否真的能從38萬提高到50萬?如果結果是否定的,說明找的原因不對。第二個月再重新來找。所以是不斷的“原因——反饋”的壓力循環。
“原因——反饋”模式,在韓企從韓國本部就如此。去年中國本部賣了30億,那么今年的目標就給40億,分到各個地區、各個賣場、每個人需要完成多少任務。韓國總部只會問中國總部,由中國部的領導問責各個支社,所以每個人都很大壓力。有些問題可以精確反饋,但反饋之后你用什么方式去解決。解決方案也常常涉及成本的問題,公司一般不會執行花費較高的方案。如果說,原因反饋為“設計款式少”,那么去年生產了2000件衣服,今年只有可能增加生產到2100件,但銷售要求提升20%-25%。
目標管理機制是壓迫式的。多數時候目標設置為50萬,可能38萬就達到預期了。最后結果是完成40萬,這樣不僅可以完成任務,還可以控制成本。因為員工的工資和任務掛鉤,“完不成”50萬的任務就不會得到特別好的評價。韓企、日企未來都將是這種管理方向。
“家族制”、“本土化”和明顯的“天花板”
在韓企工作,壓力大不算什么。最大的問題是,韓國人和中國人的地位不夠平等,晉升相當困難。同樣的職位,韓國人的工資是中國人的幾倍,公司里的領導職位也幾乎全被韓國人占據著,中國人再出色,也做不到那么高的位置。近些年韓國國內的企業不太景氣,所以很多韓國人來中國大陸工作。在衣戀公司中,韓國人和中國人各有一套升職體系,兩套體系完全不同。中國多數從科員——主管——助理經理——副經理——經理——高級經理——副總經理;韓國人則不同:代理——課長——次長——部長……往上走,中國人做到副經理再往上走,就相當不容易了。不似在歐美企業做到中國區總代,總部肯放權,做到相當的位置可以拿到很高的薪水;相比之下,韓企受家族制影響比較嚴重,在家族制的基礎上,國籍差異也非常清楚和明顯。打個比方,支社長相當于在北京一把手,有可能是中國人,也有可能是韓國人,但即使職務相同,中國人做支社長和韓國人做支社長工資待遇差別也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