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老師正在給學員輔導培訓課程。孫海玲 攝
青海新聞網訊 “在村里年輕人的協助下,現在我可以用之前學到的計算機知識在電腦上制表,統計全村貧困人口的基本信息,聽村里的‘第一書記’說以后給我們村聯網了還可以在網上做生意呢。”近日,在貴德縣城記者再次見到拉周加時,他一臉喜悅,迫不及待地想和我分享這個好消息。
拉周加是貴德縣常牧鎮都秀村的村民,以前是村里的老會計,三個月前,在青海海南州洛藏職業培訓學校的多媒體教室里,記者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他還是一個連電腦都沒有摸過的“50后”牧民,算起來,今年已經有61歲了,可是坐在教室里的拉周加卻絲毫不比年級小的學員“顯老”,認真學習的樣子反倒有些“可愛”。
“這一期培訓班里一共有120人,基本上都來自常牧鎮,拉周加是其中一員,所有學員里他占了兩個‘之最’,一個是年齡最大,另一個是上課學習最認真。”老師這樣評價拉周加。
新建、敲字、刪改、保存……這些在我們眼里最基本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在他那里卻變成了“難心事”。“剛開始總是敲錯,計算機靈得很,一下不小心就會弄錯,但老師們都很有耐心地一遍一遍教給我們,現在慢慢掌握了。”
拉周加一家的收入主要來源于放牧,一年下來收入沒有多少,但是為了學習計算機,他硬是從并不充裕的收入里擠出了兩千多元錢,自己買了一臺筆記本電腦,方便以后使用。 “非常喜歡這門課,讓我們長在深山里的群眾有機會學到新知識,所以很珍惜這次機會。下次再舉辦這樣的活動我還來。”他笑呵呵地說。
“常牧鎮是全縣唯一一個全鎮6個村均屬純牧業的村子,貧困程度深,因無畜或者少畜而導致貧困的占據多數。”據貴德縣扶貧局副局長賈海宏介紹,為著力提升農牧民造血能力,提高廣大農牧民群眾生產技能,特別是加快貧困地區群眾轉產轉業步伐,今年以來,貴德縣積極整合科技、農牧、人社、扶貧、旅游、三江源辦等部門培訓資源,開展各類技能培訓。預計今年將全面完成常牧鎮牧業六村4000名無畜牧民的培訓任務,為貧困群眾增收、脫貧、致富打下堅實基礎。
教室里,輕點鼠標的聲音和敲擊鍵盤的聲音此起彼伏,學員們埋頭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授課老師告訴記者,此次培訓一共安排了13名教師“一對一”教學,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給學員手把手教計算機和雙語點讀機,現代互聯網應用以及一般的計算機技術知識,就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學員們學習積極性很高。
“現在科學技術這么發達,大家都會上網,懂得計算機,還有這么好的老師給我們上課,我們都很高興。聽說來縣上學習,政府提供吃住,還免費學習計算機知識的時候村里的人都搶著要來呢。”和拉周加同村的桑吉加說。
采訪作罷,當我們從教室走出時,拉周加跟隨而出,拉著記者的手,用并不標準的普通話說了兩句話:“謝謝黨和政府給我們提供學習的機會,感謝學校的老師給我們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