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公安政務微信僅可查詢交通違法以后
時間:2014-07-28 09:36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使用智能手機的市民,不妨用微信軟件掃描本版提供的二維碼,或搜索公眾賬號 “中山市公安局”、或輸入微信號“zhongshanpolice”,就能進入中山公安微信業務廳,給自己增加一位協助辦事的好助手。
繼團市委開通“中山青年”微信賬號后,昨日下午,市公安局的“中山公安微信業務廳”宣告上線。這是中山主要窗口辦事部門首次“試水”微信。目前,11 個警種、160 多項業務的文字資料可用微信查詢。實用功能方面,該微信賬號目前僅提供交通違章查詢功能。
微信功能的擴充,給政務微信的便民業務拓展提供了遐想的空間。將來,市民能不能通過微信的“支付”功能辦理簽注?上下班高峰期,微信能否直播路況信息?科技進步,帶來生活方式的改變,設想正一步步變為現實。
□公安微信試水
160多項業務的文字資料,可通過手機微信查詢
“打開微信軟件,搜索公眾賬號‘中山市公安局’,或輸入微信號‘zhongshanpolice’,或掃描二維碼,均可添加中山公安微信業務廳。”昨日16時許,市公安局的工作人員演示著操作流程。
記者按照流程順利添加,一條“‘小欖變態狂魔專捅美女’謠言已查清”的消息馬上顯示在手機頁面。這則謠言,近日是互聯網的本地熱點。
市公安局工作人員介紹,開通“中山公安微信業務廳”,是中山警方繼公安互聯網門戶網站、網絡問警平臺、“@平安中山” 官方微博后的又一政務上網舉措。
記者獲悉,市公安局于2012年12月注冊了微信公眾賬號,今年4月試運行;經過內測,目前有3300多名用戶。昨日起,11個警種的160多項業務,其文字資料可在微信平臺查詢。
微信平臺內,鏈接各個網頁實用功能上,僅提供交通違法查詢
根據市公安局微信平臺的提醒,記者在任意界面發送“大笑”表情符號,就進入了“中山公安微信業務廳”主菜單。在任何界面回復“微笑”表情符號,即可調出“快捷查詢菜單”。
這次建立的微信業務廳“快捷查詢”,全部采用外鏈接方式,“警種業務”詳細具體。按照提醒,回復所需查詢業務的數字或字母代碼,便可知道想要了解的文字內容。
在業務上,除往常提供的出入境、治安戶政、消防、交警、網警業務外,市公安局微信平臺前所未有地增加了禁毒、監所、信訪、行政復議、電話號碼查詢等文字內容,讓市民了解警務、咨詢、建言獻策、反映訴求的渠道進一步拓寬。
記者留意到,這些業務主要是網頁導流功能,暫不具備業務辦理功能。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僅有交通違法查詢可通過鏈接,直接在手機上完成操作。”
□應用設想
交通擁堵通報將更精準
“我們通過微博發送的消息,經常被淹沒在大量的信息里,市民往往很難接收到。”市公安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周朝陽說,微博很難實現信息的精準推送,這是他們開通微信平臺的一個主要原因。
遇到惡劣的交通狀況或交通事故,部分路段將發生堵塞。此前,市交警支隊曾通過官方微博“@中山公安交警”發布路況信息,但收效甚微。路況信息被不斷的新增、轉發信息所覆蓋。“我們將嘗試通過微信平臺,點對點地向市民發送路況信息。”我市交警部門負責人介紹。
周朝陽說,廣州公安已基本實現以上功能,針對擁堵地段,每隔幾分鐘發送一張圖片,能起到很好的提醒作用。如果技術再完善,相信可以做的更好。
港澳游簽注或能搞定
目前,廣東警方僅有廣州、肇慶、中山、梅州4個地級公安微信實現了自助服務功能。
將來的政務微信能發展成什么樣子?能不能實現網上支付?能不能在淘寶上“給好評”?
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說,今后,隨著微信版本升級,服務有望更加便捷。將來,或通過微信與公安數據庫對接,通過二次開發,實現地理位置周邊查詢與互動,讓公安業務達到實時查詢、支付一條龍的效果。例如,在港澳個人游再簽注、交通違法查詢、罰款繳納等方面,微信有著較大的創新潛力。
□推廣瓶頸
微信推廣仍被動,要傳統媒體幫忙
記者粗略統計,中山市僅有團市委、市公安局開通了政務微信。團市委官方微信平臺“中山青年”最先上線,目前以推送特色活動、公益講座等服務信息為主。
8月13日,“中山青年” 將正式上線一周年。這一年,“中山青年”收獲了5000多名聽眾。“微信平臺的聽眾數量,遠沒有達到我們預想中的那么多。”對比擁有5萬粉絲的“@中山青年”官方微博,相關負責人說,“微信聽眾還是少了些。”
“微信和微博不同,必須要別人關注你,你才能推送信息給他。我們的平臺,目前來說還是比較被動的。”為了宣傳“中山青年”這個微信平臺,團市委曾印制過小卡片,在市內幾大商圈內發放,同時還在出租車LED顯示屏做推廣廣告。
“說起來挺特別的,新媒體的推送,仍然要借助報紙、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去做。”該負責人說,他們正在尋找更有效的推廣方式。
□專家分析
微信或缺乏監督,應有微博輔助
電子科大中山學院副教授蔣先進指出,微信和微博是兩種不同的傳播途徑。多一種與群眾溝通的方式,從政務公開的角度,是值得肯定的。
微信是點對點推送,傳播精準;微博則是開放平臺,覆蓋面廣泛。蔣先進表示,兩者并不矛盾。微信平臺的開通,也不見得說微博“式微”了。各自的缺陷,今后能不能通過技術等手段改善,一切有待于時間的證明,尚不能下定論。
蔣先進告訴記者,兩種傳播手段,可能會對應不同的群體。怎樣利用好,主要看管理者如何應用。揚長避短,將兩種手段相輔相成,或許是合理利用這兩種手段的最好途徑。
此外,電子科大中山學院教授申群喜指出,微信是半公開平臺,接受在線投訴或缺乏公眾監督,未必會像微博一樣引起重視,需要微博的輔助和相關制度的保障。
相關鏈接
“微信通緝令”已在使用
據中國傳媒大學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5月底,全國開通的政務微信有1400多個,各省份全面覆蓋,處于快速發展期。從政務微信的職能屬性和數量來看,公安政務微信最多,占總量的30.17%;黨政直屬單位的政務微信居次,占比14.59%。從區域分布來看,總量前5位分別為浙江、江蘇、廣東、新疆、山東。
去年河源地震,廣州市白云區政府應急辦官方微信 “試水”播報災情信息;后來,山東壽光公安、廈門思明公安等先后推出類似“微信通緝令”性質的警情協查通報、警民聯防聯治抓捕犯罪嫌疑人等各種探索。在社會管理與綜合治理領域,政務微信正發揮著越來越強大的功能。
(責任編輯:admin)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