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題
試題答案:a
試題解析:
核心和邊緣的關系是一種控制和依賴的關系。核心區的主要機構對邊緣的組織有實質性控制。
考點:
第二章 城市地理學的基本理論 ☆☆☆☆☆考點12:核心——邊緣理論;
1.生長核理論:
由法國經濟學家普勞克斯于1950年提出,后被逐步發展。認為,經濟發展并非均衡地發生在地理空間上,而是以不同的強度在空間上呈點狀分布,并按各種傳播途徑,對整個區域經濟發展產生不同的影響,這些點就是具有成長以及空間聚集意義的生長核。生長核是否存在決定于有無發動型工業。
2.核心--邊緣模式
核心和邊緣是控制和信賴的關系。強調政治性和社會性變化對區域的發展前途的重要性。
第28題
試題答案:d
試題解析:
具離心傾向的部門有的需要寬敞用地,如大型企業、自來水廠等;有的需要防止災害和污染,如煤氣廠;有的需要安靜,如精神病院等。
考點:
第一章 城市地理學的概念和研究內容 ☆☆☆☆☆考點6:城市化;
1.概念: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是物化了的城市化,即物質上和形態上的城市化;二是無形的城市化,即精神上的,意識上的城市化,生活方式的城市化。
2.運行機制:城市的拉力、農村的推力。
3.類型:向心型城市化與離心型城市化;外延型城市化與飛地型城市化;景觀型城市化與職能型城市化;積極型城市化和消極型城市化;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和自下而上型城市化。
4.世界城市化進程的特點:
(1)增長勢頭猛烈而持續;
(2)城市化發展的主流已從發達國家轉移到發展中國家;
(3)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使大城市在現代社會中居于支配地位;
(4)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世界總人口、城鎮人口和鄉村人口的增長速度都開始趨于下降,對世界未來城市化速度的過高估計正在得到修正。發達國家在1950年城市化水平已達50%,世界城市化水平1980年39.4%,預計2010年將達到51.8%;70年代逆城市化首先出現在英國。
5.當代中國城市化特征:城市化進程的波動性較大,自上而上的城市化特點,城市規模體系的動態變化加速,城市化水平的省際差異顯著。
6.區域城市化水平預測方法:
(1)主要指標法;(2)復合指標法;(3)年平均增長率外推法;(4)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法;(5)中國城市化水平預測包括商品糧供應率預測法、國民生產總值預測法及多指標綜合分析預測法。
第29題
試題答案:d
試題解析:
按照評價的測量方面及評價特點分類。可分為綜合性的環境評價、社會影響評價、生態影響評價、污染影響評價、環境風險評價、視覺影響評價等。
考點:
第三章 環境影響評價 ☆☆☆☆☆考點1:環境影響評價的目的;
1.概念
是在一項人類活動未開始之前對它將來在各個時期可能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的預測與評估。
2.目的
為全面規劃、合理布局、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提供科學依據。
3.原則、方法
(1)原則:目的性原則、整體性原則、相關性原則、主導性原則、動態性原則、隨機性原則。
(2)方法:定性分析、定量分析、類比方法。
4.報告書要求
(1)建設項目一般情況;
(2)建設項目周圍地區的環境狀況;
(3)建設項目對周圍地區的環境影響;
(4)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可行性技術經濟論證意見。
第30題
試題答案:c
試題解析:
掌握城市環境污染的類型和特點。城市環境保護是一項綜合性的事業,需要各學科,各部門的通力合作。
考點:
第四章 城市環境保護 ☆☆☆考點6:城市環境保護;
城市環境污染具有多源、復雜、綜合的特征。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包括:城市宏觀環境分析、影響城市環境質量因素分析、制定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措施
責編:sealion1986
本文標題:2006年城市規劃相關知識考試全真試卷答案與分析5
本文地址:http://m.tristayang.com/jianzhulei/ghs/80585.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